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民事纠纷报警会有备案记录吗?

2024-12-30 来源:律霸网
第1种观点: 报案记录保留时间是半年,一般是不会消除。根据相关规定,通常报警有两种保存:一种是电脑保存,就是110指挥中心的电脑保存,一般是半年;还有一种是110民警手里拿的手写的110出警登记,如果110民警没有当场解决而是把当事人带到派出所,那派出所的接警记录是永久保存的。报案记录是指公民依法行使报案权,向司法机关报案、举报、控告犯罪事实或犯罪嫌疑人,或扭送犯罪嫌疑人以及犯罪嫌疑人自首时,由司法机关当场制作的反映报案、控告、举报、扭送、自首活动过程和记录相关案情的法律文书。报警后是会有报警记录的,在没有立案的情况下也不会消除,但是只要没有犯罪就不会有犯罪记录。报警记录是公安机关内部信息,是不会轻易的向外人透露的,除非是再有必要的情况下。【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二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不予立案,并且将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控告人如果不服,可以申请复议。《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五十二条 公安机关进行询问、辨认、检查、勘验,实施行政强制措施等调查取证工作时,人民警察不得少于二人,并表明执法身份。接报案、受案登记、接受证据、信息采集、调解、送达文书等工作,可以由一名人民警察带领警务辅助人员进行,但应当全程录音录像。

第2种观点: 一、报案记录会跟一辈子吗1、报案记录保留时间是半年,一般是不会消除。报案记录保留时间是半年,一般是不会消除。根据相关规定,通常报警有两种保存:一种是电脑保存,就是110指挥中心的电脑保存,一般是半年;还有一种是110民警手里拿的手写的110出警登记,如果110民警没有当场解决而是把当事人带到派出所,那派出所的接警记录是永久保存的。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二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不予立案,并且将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控告人如果不服,可以申请复议。二、有前科一辈子要管控吗1、不是的。受有罪判决并被科刑的人在服刑期满或免除刑罚后,在一定的期间内未犯新罪,即视为没有前科。对于处刑在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单处罚金、免除刑罚的犯罪未成年人,在刑罚执行完毕后其前科自然永久消灭。2、《刑法》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和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除外。

第3种观点: 法律分析:一般情况下如果保存在110指挥中心的电脑,则保存半年;如果保存在110出警登记的一般会永久保存。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一百一十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利也有义务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举报。被害人对侵犯其人身、财产权利的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控告。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对于报案、控告、举报,都应当接受。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的,应当移送主管机关处理,并且通知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而又必须采取紧急措施的,应当先采取紧急措施,然后移送主管机关。犯罪人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自首的,适用第三款规定。

第1种观点: 法律分析:家庭吵架一般属于家庭内部矛盾,属于民事纠纷,不可能进入个人档案,行政处罚并不进入档案,只有刑事处罚才进入档案。民事诉讼结案后在法院只会留下一些案宗供院自己使用,不会进入公安系统的案底中即不会有案底的,更不会记入个人档案。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任务,是保护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保证人民法院查明事实,分清是非,正确适用法律,及时审理民事案件,确认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制裁民事违法行为,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进行。

第2种观点: 法律分析:这个和别人吵架,如果是你的错,而且确实影响到了邻里关系可能会被记入档案。法律依据:《公安业务档案管理办法》 第十六条 治安处罚案卷凡在治安管理处罚过程中形成的文书材料,应当建立治安处罚案卷。治安处罚案卷分为治安拘留卷和其他处罚卷两种。治安拘留卷主要存放:1.被拘留人员登记表;2.审批表;3.传唤证(回执);4.讯问记录,5.调查和证据材料;6.检查交代材料;7.裁决书;保证书;8.没收财物收据,罚款收据,保证金收据

第3种观点: 不会。家庭吵架一般属于家庭内部矛盾,属于民事纠纷,不可能进入个人档案,行政处罚并不进入档案,只有刑事处罚才进入档案。民事诉讼结案后在法院只会留下一些案宗供院自己使用,不会进入公安系统的案底中即不会有案底的,更不会记入个人档案。 家庭出现纠纷后,不论是简单的口角还是严重的家暴或虐待家庭成员的,当事人都可以直接拨打110进行报警,并请求公安机关的帮助。公安机关到现场后,针对情节较轻的案件,可以调解处理,调节后双方达成一致的,不予处罚;若情节较为严重,但尚未构成犯罪的,公安机关根据受害方的请求,依法给予加害方处罚。以上就是关于家庭吵架报警会记入档案的分享,希望对你有帮助!【本文所涉及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八条行政处罚的种类:(一)警告:(二)罚欢(三)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四)责令停产节业:(五)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哲扣或者吊销执照;(六)行攻拘留〔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第1种观点: 法律分析:报案不会保留案底,更不会记录人事档案,只会再公安受案系统多一条受案登记信息,不影响开无犯罪证明,不影响政审。法律依据:《法规规章备案条例》 第三条 法规、规章公布后,应当自公布之日起30日内,依照下列规定报送备案:1、地方性法规、自治州和自治县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国务院备案2、部门规章由国务院部门报国务院备案,两个或者两个以上部门联合制定的规章,由主办的部门报国务院备案3、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章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国务院备案4、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规章由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报国务院备案,同时报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备案5、经济特区法规由经济特区所在地的省、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国务院备案。

第2种观点: 法律分析:报案不会保留案底,更不会记录人事档案,只会再公安受案系统多一条受案登记信息,不影响开无犯罪证明,不影响政审。法律依据:《法规规章备案条例》 第三条 法规、规章公布后,应当自公布之日起30日内,依照下列规定报送备案:1、地方性法规、自治州和自治县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国务院备案2、部门规章由国务院部门报国务院备案,两个或者两个以上部门联合制定的规章,由主办的部门报国务院备案3、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章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国务院备案4、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规章由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报国务院备案,同时报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备案5、经济特区法规由经济特区所在地的省、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国务院备案。

第3种观点: 法律分析:民事纠纷只是在派出所留有问询记录或调解记录,不叫案底。留有案底的是属于刑事案件。民事纠纷如果上升到刑事案件就要留案底了。案底一般分为三种:刑事案底、治安处罚案底和行政处罚存档,行政处罚属于一般违法行为,公安机关不可能进行联网,仅仅在当事机关有存档,但是,该存档并没有强制保留时间,理论上公安机关在当事人丧失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行政赔偿诉讼的请求权之后,这些档案都可以不必保留。保留的只供单位自己查询。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任务,是保护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保证人民法院查明事实,分清是非,正确适用法律,及时审理民事案件,确认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制裁民事违法行为,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进行。第三条 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的民事诉讼,适用本法的规定。

Top